他曾守着纳木错湖畔的铁皮书店,看牛粪炉火映亮旅人眼眸;曾徒步藏区,在月夜山间与野狼擦肩而过;也曾在拉萨深巷踹开房门,从生死边缘拉回濒死的记者。十八岁那年,唐健拖着行李箱从冰封的黑龙江伊春出发,一路向南,最终在广州港繁忙的码头,为漂泊的人生找到了锚定的坐标。
“少年远行,必成大器。”图书馆泛黄书页上的字句,曾点亮无数个迷惘夜晚。当年那个因“大连风景好”而踏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叛逆新生,在图书馆里啃完《大败局》《国史大纲》甚至《毛选》的青年,如今已是广州市港务局最年轻的科长。二十年跋涉,从漂泊到扎根,从叛逆到担当,他的足迹如过河的卒子,步步铿锵,每一步都踩在命运的棋盘上铮铮作响。
迷茫少年丨在象牙塔与烟火间寻找方向
2007年,唐健踏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。“那时叛逆,对大学一无所知”,他坦言择校只因一句“大连风景好”,却在这座临海学府里,被开放包容的校风、严谨务实的学风悄悄重塑。老师的尽责教诲浸润日常,课下的图书馆更成了他的精神堡垒——吴晓波笔下的商海沉浮、钱穆梳理的千年治乱、许倬云描绘的文明脉络,再到卢梭的平等哲思,一页页文字垒起他认知世界的基石。他攥着笔杆写满密密麻麻的笔记,在文字里一点点找回被现实挫败的尊严。

象牙塔终究关不住躁动的心。大二起,唐健一头扎进烟火人间:做起考研辅导代理,让“领先考研”的招牌在校园周边立稳脚跟;往返沈阳三好街与大连开发区,倒腾二手电脑,一台千元的利润化作与同窗“吃遍开发区”的豪情。攒下的17万元,既是日后西行的盘缠,也在他心里埋下了“不安分”的种子。

毕业即迷失。深圳物流公司的昼夜装卸、电话营销的重复话术,东莞短暂漂泊的无所适从,都没能安放他的灵魂。即便沈阳考研机构递来年薪十万的市场主管邀约,他反而陷入更深的惶恐。“我觉得你还没规划好未来”,辅导员何美子老师的善意批评,像一根刺扎醒了混沌中的青年。
真正的“逃离”在2013年初到来。厌倦了当时沈阳这座东北老工业城市四处充斥着“拼关系”的窒息感,唐健通过国考笔试,目标直指云南邮政管理局。可面试结束时,春城的花开与大理、丽江的召唤让他无法抗拒——一场“蓄谋已久”的叛逃就此上演,他背起背包汇入徒步进藏的队伍。当公务员体检通知送达时,他已走在前往拉萨的路上,轻轻将“按部就班的未来”抛在身后,在心里默念:“30岁混不出名堂,再回来。”
雪域长歌丨在牛粪炉火旁与生死边缘见天地
滇藏线214国道,是唐健通往精神乌托邦的荆棘路。他与山东大汉阿飞、安徽小伙小虎、山西青年赵斐然,还有队伍里唯一的姑娘柯儿,用脚步丈量云贵高原的雄浑。搭车成了生存的艺术:姑娘在路边挥手拦车,三个汉子藏在草丛“埋伏”,车一停便笑着一拥而上。风餐露宿里满是尘土,心却前所未有的自由开阔。

拉萨东措青旅的“疯人院”,成了他西藏故事的起点。在这里,他遇见理想主义的伙伴潘老师,两人一拍即合:刻CD、租小院、开书店。东郊客运站旁,一树梨花掩映的小院得名“梨园”。那时候生意出奇地好,野心也随之膨胀。一三年的六月,他们把分店开到海拔4718米的纳木错扎西半岛,一间铁皮屋书店在神湖之畔倔强生长。

高原的生存是首严酷的诗。纳木错的昼夜温差如刀割,牛粪成了维系生命的珍贵燃料。夜晚,炉火在铁皮屋里跳跃,天南地北的旅人围坐取暖,故事与星光一同在屋里流淌。木板上挂着的《陋室铭》,成了这方苦寒之地的精神图腾。也是在这里,他遇见毕业旅行的川音女孩蓝小姐,一段如纳木错湖水般纯净的恋情悄然萌发,却又像高原天气般骤起波澜。
2013年8月,雅鲁藏布江洪水阻断通麦大桥,蓝小姐执意进藏。唐健星夜兼程,穿越当雄、那曲、索县,奔赴邦达草原之约。途中险象环生:巴青城外山体滑坡,类乌齐山腰面包车离合烧毁,月夜狼嚎令人毛骨悚然。幸得藏族大哥白马援手,夜宿如多村。翌晨,阳光漫山,野花摇曳,牛羊自在,溪水淙淙。一碗滚烫的黑茶,一片烤得滋滋作响的鲜牛肉,山野的质朴与恩情,成为他心中永不褪色的温暖画面。

然而,远方亦有现实的冰冷。2014年初,当唐健与蓝小姐的感情因现实压力濒临破碎时,他与朋友筹划在香格里拉盘下的杂货铺,却在1月10日汇合当晚,遭遇古城百年不遇的大火,百年老屋与他们的创业梦一同化为灰烬。感情与事业的双重打击,让这个习惯了漂泊的青年,第一次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与沉重。
客栈冷暖丨在生死一课中懂责任
带着香格里拉火灾补偿的6万余元,唐健重回拉萨,在八朗学巷盘下一间八房小客栈,开始了“栈主”生涯。浪漫想象很快被琐碎现实碾碎。处理不完的鸡毛蒜皮,激烈的同质化竞争。他目睹了旅游地客栈老板如走马灯般更迭的残酷,也尝尽了人情冷暖。

客栈收留了形形色色的天涯客。自称从格尔木徒步而来、满身尘土的胖子芦苇,原是厨师,被骗入传销后一蹶不振。在2015年骑行新藏线后如风消散,杳无音信。
最惊心动魄的,是一堂关乎生死的课。2014年末,西藏日报记者彭月圆因旅行托付他照顾家猫。11月底,同事紧急联系:彭月圆已失联多日!唐健带人赶至她家,灯亮着、窗帘垂着,猫却没了声响。踹开门的瞬间,他们发现彭月圆深度昏迷在床上,每一次呼吸都耗尽气力。紧急送医后,确诊为急性肺水肿引发脑水肿。他翻遍通讯录,辗转联系上彭月圆远在外地的三哥。生命在ICU边缘挣扎,虽最终保住性命,却落下右臂无法高举的后遗症。
ICU外,医生的叹息犹在耳边:“再晚一小时,人就没了……”刻骨的恐惧与无力,像高原寒风刺穿了他漂泊的铠甲。彭月圆在藏五年、身体康健尚且如此,他猛然惊醒:这片土地容得下理想,却托不起余生的责任。
过河卒子丨背水一战回归主流
2015年秋,唐健带着一身风雪与故事,告别拉萨。三十岁迫近,他如卒子过河,再无退路。这一次,他决心背水一战,回归主流社会,给父母一个交代——目标直指公务员考试。
多年沉淀在考场厚积薄发。丰富的阅读史(历史、政治、社会学)锻造了强大的知识储备与记忆力,行测常识题鲜有失手;高原磨砺赋予他超强执行力与沉稳心态,让他坦言“考试是展示自己,杂念少,精力更专注”;而与天南海北旅人打交道的经历,更练就了出众的表达与共情力,成了面试时的杀手锏。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招考,笔试第三的他,在面试中凭借沉稳发挥与出色表达,综合排名第一,逆袭成功,顺利“上岸”。辅导员何美子老师闻讯,欣慰赞叹:“还得是你啊!你是我教过最特别的学生。”
入职培训,现实再次带来身份冲击:74名新人,50多个硕士,4个博士,名校生云集。普通本科背景的他,如一枚石子投入精英之海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《周易》古训在心中回响。他收起锋芒,慎言慎行,珍视来之不易的平台。扎实的作风与卓越的能力很快赢得认可:从一级科员起步,连续四年考核优秀,荣立三等功,入党,晋升副科长、科长,一路拾级而上。
书生本色丨以务实担当守一方港湾
广州港南沙港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,是珠江奔流入海的地方。这里没有纳木错湖畔的寂静星空,却有万吨巨轮破浪的雄浑;不再有牛粪炉火的摇曳温暖,取而代之的是港口数据屏上跳动的数字河流。唐健把人生跋涉中沉淀的智慧与情怀,全部浇铸在这片日夜轰鸣的热土上。
他像一位熟谙待客之道的栈主,将营商环境化作一门温暖人心的艺术。在广州市港务局海港分局执法一科科长的岗位上,他精心构筑“温馨提醒、专人服务、及时反馈”三重关怀机制,如春风化雨,让企业少却奔波之劳、等候之苦。2024年履新以来,港口经营许可、水路运政等数百项业务在他手中高效流转,赞誉如潮水般涌来。

他洞悉监管之道,在于刚柔并济。首创“综合查一次”,化解多头执法之困;制定“首违免罚”清单,传递执法的温度;推行“非现场监管”,于无声处见智慧。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同时,也为企业留出了一片自由生长的宁静天地。
他将高原锤炼而成的责任感,如熔岩般倾注于安全防线的构筑。无论是疫情防控期间紧盯高风险船舶、落实船员换班,还是在关键时段精准研判风险、带队彻夜值守,抑或全力推进港航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他都以“万无一失”为信念,以“精益求精”为准则。
2025年,他牵头梳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,制定辖区“安全生产一张图”,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专家帮扶送教上门,用心织就一张细密而坚韧的港口安全防护网。

在收获学业、事业的同时,唐健也收获了爱情
他从未丢弃书生本色。一边履职尽责,一边于华南师大完成硕士深造;家中修葺书房,阅读与思考始终相伴。办公室书柜里,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法学专著与《历代政治得失》《万古江河》并肩而立,映照出他跨越学科的视野与格局。

他推动“专家教+自主学”“线上+线下”多元模式,扎实开展安全宣教,营造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的浓厚氛围。在凝聚青年干部时,他组织共读《山腰上的中国:红旗渠》,倡导自力更生的精神;开展主题团日,引导青年树立报国志向。五四青年座谈会上,“扬五四精神,展青春风采,助力广州高质量发展”的号召,正是他“利己、利他、利社会、利产业、利国家”初心的回响。

窗外,南沙港的巨轮往来穿梭,集装箱堆如山峦。2024年,这片由他参与守护的港区,货物吞吐量达3.74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48.9万标箱,保税船供油作业量增长近七成。无声的数据,如时代的磅礴乐章,在这片热土上奏响。
从伊春的冰雪到纳木错的星空,从拉萨深巷到广州海港,唐健用了二十年,终于为那颗渴望远方的心找到了锚点。他不再仅是那个向往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的文艺青年,更是以务实担当守护一方水域安全与繁荣的执法者。青春的诗与远方,最终沉淀为港湾的灯火和责任。如同那枚过河的卒子,他明白,真正的抵达,并非地理的终点,而是责任的深处——那里,有父母欣慰的凝望,有港口不息的脉动,也有一个跋涉者最终认领的使命。